发布时间:2025-08-22 17:42:03
《信用中国》20250812期1
精微之处见乾坤
袁剑敏 深圳市华盛昌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树立行业标杆,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充分展现腾飞的中国经济、崛起的民族品牌和向上的企业家精神。近日,“崛起的民族品牌”专题系列节目对话深圳市华盛昌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盛昌)的董事长袁剑敏先生,探讨高端仪器领域的创新发展之路。 在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脊梁的当下,仪器仪表作为其“眼睛”和“尺子”,在航天器制造、医疗设备研发、新能源开发、食品安全监测等关键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次精密测量,都在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保驾护航。然而,高端仪器市场长期被国外企业主导,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成为制约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卡脖子”难题。深圳市华盛昌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袁剑敏,用三十余年的坚守与创新,在精密仪器领域开辟出一条从代工到智造、从跟跑到领跑的突围之路,书写着中国仪器仪表产业自主可控的奋进篇章。 破局:从代工车间到技术自主的艰难突围 节目现场,袁剑敏先生向大家分享了他的创业故事及企业的发展现状。袁剑敏的创业故事始于1988年。这位上海电表厂的技术骨干南下深圳,凭借在仪器仪表领域积累的深厚功底,敏锐捕捉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市场机遇。1991年,他带领团队以事业部形式挂靠华盛昌旗下,依托在香港接触到的国际先进技术资源,率先承接境外企业的研发设计外包项目,逐步拓展至来料加工领域。创业初期,团队选址深圳大学附近搭建首条生产线,从手持式数字万用表等基础产品切入国际市场。 1993年,华盛昌推出的DT-830BL数字万用表,创新性集成LED照明模块,这项“可发光仪表”设计不仅斩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更在广交会上斩获首笔百万美元级国际订单,标志着中国仪器仪表开始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 蜕变:技术封锁倒逼下的创新突围 1995年,袁剑敏洞察到外贸代理模式的掣肘——定价权与货款结算受制于人,遂率队赴港设立直销窗口,亲自转型为外贸业务员开拓海外市场。这一战略调整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显现价值:面对外贸渠道商集体压价,袁剑敏实施双轨战略,一方面在香港建立直销体系掌握渠道主动权,另一方面启动红外测温技术的自主研发。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时,其自主研发的DT-880B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仪被列为首都机场核心防疫设备,为疫情防控作出重要贡献,更让“中国智造”的仪器仪表首次进入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的核心应用场景。 此后,华盛昌以每年多项专利的速度推进技术积累,攻克300余项国内外专利,产品涵盖电力、环境、医疗、新能源等十大领域,获ISO、UL、CE、FDA等全球认证。特别是在电力测试领域,其推出的AI-7760电能质量分析仪,通过AI算法实现电能质量实时监测与故障预警,成功实现AI电力智能体的突破,成为国产高端仪器替代进口的标杆案例。 引领:从规则跟随者到标准制定者的跃升 技术突破的同时,袁剑敏深知行业规范的重要性。他主导推动华盛昌参与3项非接触式测量国家标准的制定,将企业在红外测温、环境监测等领域的技术经验转化为行业准则。2021年,华盛昌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华盛昌荣获“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称号、“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公司也是《红外人体表面温度快速筛检仪》、《医用环境空气净化器》、《婴幼儿室内空气质量分级》、《过滤式空气净化器颗粒物净化性能分级》、《电动防霾口罩》、《红外非接触式人体表面温度快速筛查系统》、《穿戴式快速筛选酒精检测仪》等国家行业标准的参编单位。这种从技术跟随到标准引领的转变,不仅提升了中国仪器仪表产业的国际话语权,更为行业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在全球化布局方面,华盛昌产品已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多家国际知名品牌建立长期合作。面对国际技术封锁与关税冲击,企业将海外拓展经验转化为国内市场赋能的契机:通过AI技术赋能产品,深化与国内企业在电力、工业、医疗等领域的合作,助力国产替代。袁剑敏强调:“高端仪器客户依赖老品牌的品质信任,但我们可以拓展应用场景,提升产品价值。”这种战略调整,让华盛昌在工业智能测量、环境智能检测、新能源检测、医学诊断等新兴领域占据先机。 赋能:以“智能体”理念重构行业价值 为深耕工业智能化领域,华盛昌专门成立了深圳深度感测技术有限公司,是专注于工业智能化升级的科技子公司。公司依托人工智能、高精度传感器、测量技术及物联网等技术融合,针对智能制造、能源环保、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核心场景需求,提供定制化“AI+传感器”集成设备及全链路工业测量解决方案,通过实时数据采集、边缘计算分析与智能诊断优化,助力工业和专业领域实现设备效能提升、生产流程闭环控制与数字化管理转型,实现从单一硬件供应商向智能化工业检测监测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为更广泛的客户和应用场景提供价值。 在电力系统,智能监测设备可实时分析电能质量,预防设备故障;在光伏产业,新能源专用测量仪表能精准评估组件性能,保障发电效率;在医疗领域,医学诊断智能设备持续推出,为公共卫生安全提供更可靠的解决方案。这种多技术融合的创新模式,让仪器仪表从单一的测量工具升级为智能化的“工业医生”。正如袁剑敏所言:“仪器的价值,在于通过精准测量让看不见的能量流动变得可控。” 未来:向更多领域进发的技术长征 依托上市后的资本市场支持,华盛昌正将技术边界向更微观的领域延伸。与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成立创新中心,聚焦微纳压印技术、MEMS传感器设计等核心技术研发,力求在精度上实现新的突破。袁剑敏相信,凭借三十余年的技术积累伴随年轻团队的成长,中国仪器仪表产业有望从跟跑走向并跑甚至领跑。 回顾创业历程,袁剑敏始终强调:“做仪器仪表,急不得也慢不得。”从代工车间到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从百万美元订单到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华盛昌的每一步都印证着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蜕变。在这场没有终点的技术长征中,袁剑敏和他的团队正以“精度守门人”的姿态,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工业文明重绘等高线,让“中国方案”在高端仪器领域绽放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