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华 江西佳时特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树立行业标杆,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充分展现腾飞的中国经济、崛起的民族品牌和向上的企业家精神。近日,“崛起的民族品牌”专题系列节目对话江西佳时特数控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江西佳时特)的董事长刘华先生,探讨高端智造领域的创新发展之路。
在全球制造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高端数控机床作为“工业母机”,其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长期以来,中国高端数控机床市场被进口产品垄断,尤其是精度达亚纳米级的高端设备长期依赖进口。然而,江西佳时特数控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成功打破这一局面,其产品不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更在智能制造领域树立了国产标杆。
刘华,江西佳时特数控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带领团队以高档数控机床研发为核心,致力于为国家高端装备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具有自主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机床装备,助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节目现场,刘华先生向大家介绍了行业前景及企业的发展现状。为打破技术壁垒,国家将高端数控机床纳入“十四五”规划重点发展领域,并通过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政策推动国产替代。与此同时,制造业升级催生了对高精度、智能化设备的强劲需求,为国产设备提供了替代窗口。
江西佳时特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高精密零件加工、高端精密数控机床及自动化柔性生产线的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的企业。江西佳时特以直线电机驱动技术为突破口,历经八年研发,成功推出重复定位精度0.4微米的高速高精数控机床,这一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其产品被工信部评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并在航空航天领域实现批量应用。在客户现场,江西佳时特通过整合AI算法、机器人AGV小车与高精密机床,打造了“客户只需提供图纸”的无人化生产模式。该车间实现24小时自主运行,生产效率提升30%,人力成本降低40%。
节目中,董事长刘华强调,国产替代需以技术实力为基石。面对初期市场怀疑,江西佳时特通过“打样验证”策略,用实际加工数据证明设备性能才逐渐打开了高端市场。在团队培养方面,刘华回忆道:“早期资金紧张时,我们通过维修进口设备积累经验。”团队在拆解德国、日本机床过程中,系统学习了误差补偿、热变形控制等关键技术,并逐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面对行业下行周期,刘华提出“逆势投资”策略,将利润全部投入研发,使佳时特在2020年行业低谷期完成技术迭代,并在2023年市场复苏时迅速抢占份额。
尽管江西佳时特在机床整机技术特性上取得突破,但高端数控系统、光栅尺等核心部件仍依赖进口。刘华指出:“国产替代需要全产业链协同。”为此,佳时特正与华中数控合作开发五轴联动系统,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开发国产光栅尺,目标将国产率提升至95%。在市场推广方面,江西佳时特通过提供“交钥匙工程”服务实现差异化竞争,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使客户综合成本降低25%,真正实现降本增效。
节目的最后,谈及未来的规划,刘华总结道,随着AI、数字孪生等技术与机床深度融合,高端数控机床正从“单机设备”向“智能单元”演进。江西佳时特已启动“智慧工厂2.0”计划,目标到2026年实现80%产品的智能化升级。同时,企业正牵头制定高端数控机床相关的国家标准,推动中国高端装备从“技术跟随”到“标准输出”的跨越。
江西佳时特的实践证明,国产替代不是简单的“进口替代”,而是一场涉及技术创新、产业链重构与商业模式变革的系统工程。在刘华看来:“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取决于我们能否在高端领域掌握话语权。”从无人化车间到全球市场布局,江西佳时特正以创新为笔,书写中国高端智造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