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电话
《信用中国》20250822期2

发布时间:2025-08-25 15:04:45

《信用中国》20250822期2

从算法到芯片 国产XR的突围之路

杜逢博     合肥耀宇视芯科技有限公司

640_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ebp.png


树立行业标杆,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充分展现腾飞的中国经济、崛起的民族品牌和向上的企业家精神。近日,“崛起的民族品牌”专题系列节目对话合肥耀宇视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耀宇视芯创始人杜逢博先生,探讨XR技术领域的创新发展之路。


在元宇宙的宏大叙事与XR设备的轻薄化需求之间,隐藏着一场静默的技术革命。当国际巨头凭借专利壁垒垄断市场,当行业在空间精度与设备轻量化间艰难平衡,合肥耀宇视芯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杜逢博,正以自研芯片与算法为武器,在XR技术的“深水区”开辟一条国产突围之路。他用十年时间完成从算法工程师到产业变革者的蜕变,其创业故事既是中国科技自主化的缩影,更是XR行业从概念走向现实的关键注脚。


技术深潜: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十年长跑

节目现场,杜逢博先生向大家介绍了他的创业故事及企业发展现状。杜逢博的XR征程始于2013年。在三星中国研发中心主导视频编解码算法研发期间,他已展现出对底层技术的敏锐洞察——那段为国际领先专利奋斗的日子,不仅夯实了其电子工程与算法基础,更让他深刻理解:真正的技术突破,必须经得起百万级终端的验证。


2015年,杜逢博加入华捷艾米,带领团队开发AR手机端视觉SLAM算法。这项让虚拟物体“固定”在现实空间的技术,成为国产手机AR功能的早期推手。但真正奠定其行业地位的,是2019年加入影创科技后的突破:主导研发的AR/VR终端与云端SLAM算法被欧美大厂采用,标志着中国团队跻身国际第一梯队。这段经历让杜逢博意识到:XR技术的核心,在于构建“感知-理解-交互”的完整闭环。


破局之道:自研芯片重构行业格局

2023年,杜逢博创立耀宇视芯,将目标锁定在XR设备的核心痛点——协处理器芯片。这个占据设备成本30%以上的关键部件,长期被国际巨头垄断,国内厂商或依赖进口,或采用通用芯片导致性能妥协。杜逢博的破局策略直指要害:针对XR需求设计专用ASIC协处理器,实现“低功耗、高精度、轻量化”的三重突破。


公司推出的第一代协处理器芯片,已达到微软2018年的技术能力,更在功耗控制上实现20%的优化。这块指甲盖大小的芯片,集成了vSLAM算法矩阵(支持头手6DoF空间定位)、低延迟渲染引擎、云地图同步等核心功能,让AR眼镜在保持轻薄的同时,具备毫米级空间精度与毫秒级交互响应。在医疗场景中,该芯片已助力手术导航系统实现亚毫米级操作精度;在工业领域,其抗干扰能力让远程设备维护效率提升3倍。


全栈赋能:从算法授权到整机设计的生态构建

耀宇视芯的技术壁垒不仅体现在芯片,更在于其提供的全链条解决方案。公司业务覆盖算法授权、交互芯片、模组设计到整机开发,形成“技术-产品-服务”的闭环生态。这种模式显著降低了厂商的研发门槛。在国产替代浪潮中,耀宇视芯的适配能力尤为突出。其芯片方案已兼容瑞芯微、全志等国产主芯片,推动本土供应链竞争力提升。


技术深挖:在毫米级精度中定义未来

XR设备的终极目标,是让虚拟世界“读懂”现实世界的每个细节。杜逢博团队研发的vSLAM算法矩阵,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该算法通过多传感器融合(视觉+IMU+深度摄像头),在动态环境中实现厘米级定位精度,甚至能识别地面倾斜角度自动调整虚拟物体姿态。在某文旅项目中,该技术让游客通过AR眼镜看到“悬浮”在古建筑上的历史影像,且视角随身体移动自然变化,毫无违和感。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低延迟渲染技术。通过芯片级优化,渲染延迟从行业平均的20ms降至1-2ms,有效缓解VR设备使用中的眩晕感。某教育机构采用该技术后,学生佩戴VR设备进行化学实验模拟时,操作反馈的实时性提升,学习效果显著增强。


生态联盟:推动技术标准化与商业化落地

杜逢博深知,单点技术突破不足以改变行业格局。2024年,南京耀宇视芯联合高校、产业链企业发起“视界生态联盟”,旨在推动XR技术标准化与商业化落地,填补国内空白。这种生态思维还体现在研发投入上。公司每年将超20%的营收投入前沿技术研发,聚焦AI视觉、光学感知等领域。


未来图景:从技术跟随者到规则制定者

当前XR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技术发展快于市场需求。耀宇视芯的布局极具前瞻性:通过协处理器芯片提前占据产业链关键节点,待市场爆发时实现规模效应。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耀宇视芯的实践为国产XR产业链提供了核心部件国产化样本。当越来越多的厂商采用其芯片方案,一个自主可控的XR生态体系正在形成。杜逢博坚信,随着技术产品化与应用深化,国内独特需求将反向推动技术演进,最终实现从“跟随”到“引领”的突破。


从算法工程师到产业变革者,杜逢博的十年历程印证了一个道理:在硬科技领域,没有捷径可走,唯有深耕底层、坚持原创。当耀宇视芯的芯片在百万级终端中稳定运行,当国产XR设备因自研技术而轻薄智能,科技企业正用代码与硅晶,书写着中国科技自主化的新篇章。



栏目
合作
官方
微信
来电
咨询
010-89633077
在线
报名
立即
分享
栏目
报名
节目征选中,填写联系方式报名
电话咨询
010-89633077
全国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