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电话
《信用中国》20250731期2

发布时间:2025-08-15 20:34:56

《信用中国》20250731期2

实验室到产业链的“硬核长跑”

梁   轶    北京壬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640_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png


树立行业标杆,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充分展现腾飞的中国经济、崛起的民族品牌和向上的企业家精神。近日,“崛起的民族品牌”专题系列节目对话北京壬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壬工智能)的总经理梁轶先生,探讨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之路。


当电力设备的形变隐患需要精准洞察、海上风机的耐久性面临极端环境考验,或是关键领域的自主创新亟待破局时,这些看似分散的难题,正成为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契机。北京壬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梁轶,以八年技术转化实践,交出了一份独特的答卷——他带领团队在北斗监测与海洋防腐两大领域实现双轨突破,不仅打破了国际技术垄断,更探索出一条需求导向、产学研协同的创新路径,成为中国智造突围的生动缩影。


梁轶的科技创业之路,始于复合型知识结构与行业深耕的双重积淀。多国深造的经历,不仅塑造了他全球化的商业思维,更培养了对技术趋势与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力。2003年,梁轶进入中国国电集团,先后担任国电北仑发电公司副总经理、国际合作处处长等职,深耕电力行业十余年。这段央企经历,让他深刻理解能源基础设施的运行痛点:电力设备的安全监测常常依赖传统人工巡检,效率低且误差大;海上装备的重防腐材料长期被欧美企业垄断,成本高且效果不佳。2014年,当国家鼓励“双创”的政策东风拂来,梁轶毅然辞去央企职务,创立北京壬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决心用技术转化解决这些领域“卡脖子”问题。


创业初期,梁轶便确立了“自主可控智能化监测”与“国产替代新材料”两大技术主线,精准切入能源基础设施的安全需求。高耸的特高压输电杆塔、5.7亿千瓦装机的风电、水库大坝等一旦发生倾斜沉降,后果不堪设想,以往监测主要依赖GPS信号数据,但如果像当年“银河号”事件那样,美国一旦关闭GPS,那么所有的监测装置都将成为瞎子和聋子。梁轶带领团队将北斗三号高精度坐标信息与风力风向湿度温度等数据结合,开发出多传感器融合的倾斜沉降监测系统,并通过后台算法的补偿和优化,实现对铁塔、风机、跨海桥梁、高层建筑等非静态物体的实时监测及预警预报。这一技术不仅响应了“单北斗应用”的国家战略,更解决了新技术经验积累的难题。更值得关注的是,由北京壬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牵头主编,13家央企参编的《风电领域北斗应用技术规范》将于年底出台,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北斗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权威性,推动行业标准化工作的建设,更为后续技术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海上风机长期处于高盐雾、强紫外线的极端环境,普通防腐涂料难以起到有效防护作用,欧美化工巨头具有材料技术领先、研发实力强、应用案例多等优势,开发的有机重防腐涂层长期垄断国内外市场,但垄断地位也反噬了其迭代升级产品的积极性,导致我国大部分海上风机在5年质保期内的第2/3年就开始大面积腐蚀,严重危及风机本体的安全。2023年,梁轶团队中标了国家电投的国内首例“海上风机重防腐涂层”科技项目,项目主要研发的无机复合高分子防腐涂层,通过引入石墨烯等材料并通过纳米级材料改性,在耐盐雾和耐老化这两个关键性能上实现超过国家标准要求的2-3倍,保守估计在海洋重腐蚀环境中,对风机等钢结构物体的防腐功效超过8年。2026年2月,一旦该科技项目成功结题,验证了无机复合高分子防腐涂层的技术可靠性与产业适配性,将彻底打破欧美企业的市场垄断,从而实现“国产替代、自主可控”的目标,其意义非常重大。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梁轶独创的“需求导向+产学研协同”模式。他深知,实验室的成果要转化为产业价值,必须跨越“死亡之谷”。依托电力行业深耕背景,梁轶团队通过长期调研,梳理出客户核心需求:风电北斗监测领域存在标准缺失,导致设备无法推广;防腐材料依赖进口,成本高且效果不佳。这些“真需求”成为技术转化的起点。壬工智能与中科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华北电力大学等建立深度合作,但不同于传统的“项目制”合作,梁轶创新“利益共享”机制——与教授团队按贡献分配收益,既避免重资产投入研发团队,又激发科研人员的转化积极性。面对市场,壬工智能在八年时间内完成20余项发明专利、近30件软件著作权,其中8项实现成果转化,形成“研发-转化-迭代”的闭环。


在梁轶看来,科技创业的目标不仅是企业成长,更是通过技术突破推动能源基础设施智能升级,实现“服务于产业,推动社会发展”的个人价值。壬工智能的两大技术方向,均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北斗监测系统推动“单北斗”应用,减少对GPS的依赖;防腐涂层实现关键材料自主可控,保障能源设备安全。产品方案不仅提升了能源设施的安全性,更为“双碳”目标下的新能源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梁轶注重与央企、高校、科研机构的协同创新,这种开放合作的生态,让壬工智能从单打独斗走向产业共荣。梁轶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科技创业者的使命与追求。他用实践证明: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今天,以需求为导向、以协同为路径、以长期主义为信念,中小科技企业同样能突破技术封锁,成为推动行业进步的关键力量。


当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奔涌而至,梁轶正带领壬工智能驶向更广阔的深水区。未来,随着智能监测技术的进一步升级与防腐材料的规模化应用,这家扎根能源行业、心怀产业报国的科技企业,必将为中国智造写下更精彩的篇章。


栏目
合作
官方
微信
来电
咨询
010-89633077
在线
报名
立即
分享
栏目
报名
节目征选中,填写联系方式报名
电话咨询
010-89633077
全国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