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16 21:43:12
《信用中国》20250909期2
技术普惠 守护每一颗心
王 莉 上海以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树立行业标杆,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充分展现腾飞的中国经济、崛起的民族品牌和向上的企业家精神。近日,“崛起的民族品牌”专题系列节目对话上海以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简称:以心医疗)创始人王莉女士,探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发展之路。 在心血管疾病这一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面前,每一项技术突破都承载着千万家庭的重生希望。当国际医疗巨头垄断高端器械市场时,一位女性创业者用二十余载光阴,在冠脉、瓣膜、心衰三大领域凿开一条“中国原创”之路。她,就是上海以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创始人王莉——从父亲心梗猝逝的锥心之痛,到全球首创聚合物瓣膜的诞生;从美国医保认可的肺水监测仪,到颠覆性介入瓣新材料,她以“推己及人”的医者仁心,将中国高端医疗器械从“跟跑者”推向“领跑者”的舞台,更以“生命公平”的普世情怀,重构着全球心血管医疗的价值坐标。 初心如磐:从个人伤痛到医者使命 当王莉在医疗器械行业初露锋芒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父亲因心梗猝然离世,连抢救的机会都未留下。这个残酷的现实让她深刻意识到:在中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失去生命的患者数以百万计,而许多悲剧本可避免——或因治疗费用高昂,或因技术受限无法及时救治。这种“求而不得”的无力感,在她心中埋下了“技术普惠”的种子。 带着这份初心,王莉在医疗器械行业深耕23年:前10年专注全球法规注册,足迹遍布欧美亚非;后13年投身创新创业,从跨国并购到自主研发,从实验室到临床,她始终在“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上精耕细作。正如她所言:“医疗器械不是冰冷的器械,而是承载着患者生命的载体。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些器械,既有‘中国芯’的硬实力,又有‘医者心’的软温度。” 技术突围: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创新 在王莉的带领下,以心医疗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原始创新—全球输出”的跨越之路。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却在以色列、德国设立研发中心,汇聚了全球百余名顶尖人才,构建起覆盖“研发-生产-商业化”的全流程自主体系。这种“全球资源,中国智造”的模式,让公司在两大领域实现全球领先:其一,是心衰监测领域的革命性产品——ReDS肺水智能传感器。作为全球首个无创肺水监测设备,它通过定量评估肺水含量精准判断心衰程度,指导用药及生活方式调整。这项技术不仅被国际指南推荐,更获得美国医保认可。如今,它已覆盖全球十多个国家,成为心衰患者“居家管理、正常生活”的“数字血压计”,其意义堪比血糖仪之于糖尿病管理。 其二,是颠覆性介入瓣新材料。历经10余年、100余次实验突破,王莉团队研发的聚合物瓣膜寿命长达25年,远超传统生物瓣膜,且成本更低、适应人群更广。这项技术不仅斩获科技部颠覆性创新技术大赛最高奖,更在2023年美国TCT大会上被评“全球十一大心血管创新技术”之一——这是中国唯一入选项目。正如评审专家所言:“它不仅解决了材料寿命的核心问题,更重新定义了介入瓣膜的临床应用边界。” 价值重构:从商业成功到生命公平 当许多企业追逐短期利益时,王莉始终坚持“需求定义创新”的核心逻辑。她带领团队深入临床一线,与医生、患者面对面沟通,挖掘那些“被忽视的痛点”:心衰患者需要居家监测的便捷工具,瓣膜患者需要更耐用、更经济的治疗选择,基层医院需要可负担的高端技术……这些真实需求,成为以心医疗研发的“指南针”。 这种“以患者为中心”的价值观,在商业化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以ReDS为例,其定价策略兼顾了先进性与可及性,既让医院买得起,也让患者用得起。而聚合物瓣膜的“低成本+长寿命”特性,更有望颠覆全球200亿美元的瓣膜市场,让更多发展中国家的患者获得优质治疗。王莉常说:“中国的创新不仅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更要解决‘用不用得起’的问题。真正的医疗公平,是让每个患者都能获得适合的治疗方案。” 全球视野:从中国原创到世界舞台 作为中国首个跨境投资以色列创新医械的技术投资人,王莉深谙“开放合作”的重要性。她拒绝国际巨头的收购邀约,却积极拥抱全球创新生态:在以色列设立研发中心吸收前沿技术,在德国建立生产基地确保质量管控,在美国开展临床试验加速全球准入。这种“借船出海”的策略,让以心医疗的产品迅速获得FDA、CE认证,并在欧美市场站稳脚跟。 但王莉的视野不止于此。她强调:“中国的病人是病人,美国的病人也是病人。我们的目标不是成为某一家企业的竞争对手,而是成为全球患者可信赖的伙伴。”如今,以心医疗的全球化布局已初见成效:产品覆盖欧美、东南亚等11个国家,2023年两款核心产品国内获批上市,2024年步入全面商业化阶段。这些成绩的背后,是王莉对“工匠精神”的坚守——她常说:“医疗创新是‘慢功夫’,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更需要百折不挠的韧性。” 未来愿景:从技术普惠到“马斯克式”创新 站在新的起点上,王莉的“三十年之约”已然启程。她计划用接下来的三十年时间,推动中国产生更多“马斯克式”的创新者——那些既能突破技术边界,又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跨界玩家”。在她看来,中国创新的独特优势在于“既能解决事,还能负担得起”,这种“成本概念+普惠价值观”的平衡,正是实现医疗公平的关键。 为实现这一愿景,王莉提出了“大IP生态”战略:通过核心技术的持续突破,形成政策、消费者、产业链共同认可的创新生态。以心医疗正在构建的“心血管数字诊疗平台”,将整合ReDS、聚合物瓣膜等核心产品,形成从监测、诊断到治疗的闭环体系。这种生态不仅提升患者体验,更推动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从上海的实验室,到全球11个国家的临床应用;从父亲离世的心痛,到千万患者重获新生的笑容——王莉用二十余载光阴证明:真正的创新,始于对生命的敬畏,成于对需求的洞察,终于对公平的坚守。如今,当她站在“全球Top X有一两家中国企业”的目标曙光中,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中国高端医疗器械的突围,更是一场关于生命价值的深刻重构——在这里,技术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连接医者仁心与患者希望的温暖桥梁;在这里,“中国心”不仅指代心脏,更象征着一种普惠全球、守护生命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担当。 正如王莉所言:“我们的愿望很简单——让每一颗心都能得到最合适的守护,让每一个生命都能享有公平的救治机会。”这正是“以心医心”最动人的注脚,也是中国医疗创新最温暖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