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29 16:02:58
《信用中国》20250716期1
智驭防弹科技 共筑安全长城
方宁象 浙江立泰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树立行业标杆,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充分展现腾飞的中国经济、崛起的民族品牌和向上的企业家精神。近日,“崛起的民族品牌”专题系列节目对话浙江立泰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宁象先生,探讨复合材料领域的创新发展之路。
在国防工业的隐秘战线上,防弹材料如同无声的守护者,守护着军事人员的生命安全。从钢铁铠甲到陶瓷复合装甲,从笨重防护到轻量化革命,这场材料科学的突围战中,浙江立泰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方宁象,以二十年如一日的技术坚守,带领企业突破国际技术封锁,为中国国防筑起一道“看不见的防护长城”。
节目现场,方宁象先生向大家介绍了他创业的初心及企业发展的现状。2003年,当国内防弹材料市场尚处于“钢铁主导”的原始阶段时,方宁象在浙江嘉兴播下了一颗创新的种子。“那时候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放着稳定的生意不做,要去啃防弹陶瓷这块硬骨头?”这位曾参与过军工项目研发的工程师,怀揣着“通过技术为国家做贡献”的初心,以“无知者无畏”的勇气创立浙江立泰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上千次打靶实验,团队逐渐掌握了碳化硼陶瓷的抗弹特性——这种硬度仅次于金刚石的陶瓷材料,能将弹头动能转化为碎片飞溅,配合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背板,可实现“以柔克刚”的防护效果。这种“陶瓷+纤维”的复合装甲方案,较传统钢铁装甲减重60%以上,成为立泰打开市场的“敲门砖”。
从碳化硅颗粒到碳化硼陶瓷板,从凯夫拉纤维到新型纳米复合材料,浙江立泰的样品见证着中国防弹材料的技术跃迁。作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浙江立泰构建了从材料研发到产品制造的完整产业链,与武汉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及行业头部研究所形成深度合作,累计突破“高性能陶瓷烧结技术”“纤维-陶瓷界面优化”等12项关键核心技术,荣获浙江省技术发明二等奖。
针对不同防护场景,浙江立泰可提供“无机陶瓷+有机高分子+金属材料”的组合方案。这种“量体裁衣”的能力,使浙江立泰在2017年武警首个国内订单招标中脱颖而出,标志着其技术开始被国内市场认可。
回顾浙江立泰的发展历程,三个关键节点印证着企业的蜕变:2013年通过国际防弹材料认证,产品进入欧洲军贸市场,在德国防务展上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2017年中标武警某型防弹衣项目,实现国内军用市场“零的突破”;2024年中标某型直升机装甲项目,将碳化硅复合装甲应用于国产航空装备。“国内需求的爆发始于‘十三五’期间。”方宁象回忆,当国家将“战场生存率”置于首位时,浙江立泰凭借十余年技术沉淀迅速响应。
谈及未来的规划,方宁象表示,团队的视野已投向更前沿的领域:“未来的防护装甲,不仅要能‘挨打’,更要能‘预判打击’。”企业提出的“大防护”概念,正在从被动防护向主动防护延伸。“防弹行业没有奇迹,只有轨迹。”从2003年白手起家,到2024年成为国内防弹材料领军企业,浙江立泰的成长轨迹始终沿着技术创新的路径延伸。
从碳化硼陶瓷的微观世界,到装甲车的宏观防护;从实验室的打靶测试,到战场的实战应用,浙江立泰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正以技术创新为笔,书写着中国防弹材料的“轻量化革命”。在这场没有终点的赛道上,方宁象和他的团队,始终是那个最坚定的“破局者”。他们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证明:在国防工业的深水区,唯有技术积淀能铸就真正的护城河;在守护国家安全的征程中,唯有创新突破方能筑起坚不可摧的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