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国胜 山东清大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树立行业标杆,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充分展现腾飞的中国经济、崛起的民族品牌和向上的企业家精神。近日,“崛起的民族品牌”专题系列节目对话山东清大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盖国胜先生,探讨土壤改良与生态种植领域的创新发展之路。
农业,作为国家的基石,承载着养活亿万人口的重任。现代农业中,化肥农药是提高农产品产量的主要手段。化肥能够快速植物提供所需的营养元素,促进生长;而农药则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减少作物损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化肥过量使用和农药滥用问题日益突出,耕地质量下降,农残令人担忧,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寻找科学合理的化肥农药替代方案,成为了农业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这不仅是保护土壤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更是保障人类健康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在这一背景下,山东清大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盖国胜教授和他的团队,凭借深厚的科研实力和不懈的努力,为问题解决带来了新的曙光。
盖国胜,博士、教授,现任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粉体工程中心主任及山东清大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在粉体加工与应用技术领域深耕四十余年,取得了卓越成就。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作为清华大学直属的科技转化平台,其粉体工程中心专注于粉体加工技术的创新研究,在新材料、矿物资源及食品药物等多个关键领域的开展了协助研究与应用。团队成立了山东清大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这个创业载体,与志同道合者共同组建了清大生态种植联盟,为普及土壤改良和生态种植技术与产品销售奠定了基础。
节目现场,盖国胜教授向大家介绍了研究成果的应用与商业模式。针对“土壤与果蔬质量下降”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现代加工技术对天然资源的利用,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模拟大自然的风化过程,加速矿物元素和有效成分释放,制备了多种多样的添加剂。这些轻量的添加剂便于运输保存和使用,为土壤和作物补充缺失的中微量元素。这一创新技术不仅改善了土壤结构,还逐年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和作物的生长环境。
同时,盖教授团队还采用药用植物和天然矿物粉体驱虫抑病的方式,既生态又环保地解决了病虫害问题,降低了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这一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还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造福社会。
在科研过程中,盖教授和他的团队始终坚持实用主义的原则。他们的技术特色在于简单易学、方便易行。通过少量的添加剂作为技术载体,免费指导农民应用,实现了成本远低于化肥农药投入的同时,果蔬质量和产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而且土地质量逐年回升。这些成果通过企业的形式实现了产业化应用——山东东营国家农高区、德州、滨州以及新疆库尔勒、阿克苏、奎屯等地。通过生态果蔬种植、酸化和盐碱地的改良以及荒沙漠生态修复等具体项目的实施,他们不仅恢复了土壤的健康状态和生态环境,还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以创新的科技和商业模式帮助了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
在推广过程中,他们与村委会或合作社合作建立清大生态种植基地,形成“清大生态种植联盟”指导农民开展生态种植,并对收获的农产品实施“一箱一码”的物联网追溯体系。这一举措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放心食材的第三方背书,还激发了农民生态种植的积极性。通过城乡融合的方式,种地人增收的同时,消费者也吃上了健康放心的蔬菜水果。这一模式的成功实践,通过农产品生态价值的提升,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谈及选择深耕这一领域的初心,盖国胜教授分享道,源于他们团队对土地和农民的深厚情怀以及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他们深知农业是多学科综合的领域,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合作和大量的农田试验。同时,他们也意识到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对土壤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
生态种植作为现代农业的智慧结晶,它是对自然法则的深刻尊重,是对生态平衡的精妙维护,盖国胜教授带领团队不仅培育出蕴含大地精华、纯净健康的农产品,更在保护土壤肥力,促进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展现出非凡价值,形成从土地到餐桌的互利共赢生态圈。
节目的最后,盖国胜教授总结道,他们的研究不仅为农民提供了简便易行的化肥农药替代方案,还通过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技术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健康的土壤,建立了果蔬食材的“信用”基础,让消费者能够吃出健康。这一社会意义无疑是深远的。
未来,盖国胜教授和他的团队将继续用科技的力量守护着每一寸土地,用创新的智慧引领着农业的未来,为农业领域带来新的曙光,更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