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15 20:04:40
《信用中国》20250730期2
灰烬新生 构筑绿色建材环保之路
王 强 重庆万纳实业有限公司
树立行业标杆,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充分展现腾飞的中国经济、崛起的民族品牌和向上的企业家精神。近日,“崛起的民族品牌”专题系列节目对话重庆万纳实业有限公司(简称:重庆万纳)的总经理王强先生,探讨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领域的创新发展之路。
提及粉煤灰,许多人的第一印象仍是燃煤电厂烟囱中排出的黑色粉末——这种曾被视为“工业废料”的微细颗粒,因堆积占用土地、污染环境而长期被视为负担。然而,在重庆万纳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强的推动下,粉煤灰正经历一场从“废弃物”到“资源宝藏”的蜕变。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整合,他不仅将粉煤灰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土壤改良、环保材料等领域,更构建起一条“资源循环、环境友好”的绿色产业链,为传统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节目现场,王强先生向大家介绍了企业的发展现状及核心产品。粉煤灰是燃煤电厂锅炉排放的工业副产品,其主要成分包括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等,过去因处理成本高、利用途径单一,常被露天堆放或填埋,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可能因扬尘、渗滤液污染土壤与水源。王强在水泥与粉煤灰行业深耕多年,深知这一“废料”中蕴含的潜在价值:“粉煤灰不是负担,而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只要找到合适的技术路径,它完全能替代传统材料,成为绿色建材与环保领域的重要原料。”这一认知源于他对行业痛点的深刻洞察。他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粉煤灰的“精细化处理”与“高值化利用”,同时构建覆盖收集、储存、加工、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
重庆万纳的实践始于两大核心技术的突破:一是粉煤灰的高效收集与分选,二是基于需求场景的定制化应用。在收集环节,王强团队利用火电厂电除尘器与布袋收集器组合技术,将粉煤灰的收集效率从传统湿法除尘提升至95%以上,同时通过分级筛分设备,将粉煤灰按粒径分为不同等级(如一级灰、二级灰),确保原料品质的稳定性。这一技术不仅减少了粉尘排放,更为后续的高端利用提供了基础保障。针对粉煤灰季节性产销不匹配的问题,王强携手重庆新田港口物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了一座大型仓储基地。该基地被定位为渝东北地区粉煤灰与水泥物流的核心集疏与仓储中心,通过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产灰多时储存、需求时供应”的动态调节。这一模式不仅避免了粉煤灰的倾倒污染,更通过规模效应降低了运输与储存成本。
技术创新的最终目标是将粉煤灰转化为高价值产品。王强团队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发了覆盖建筑材料、农业、环保三大领域的系列应用方案。在建筑材料领域,粉煤灰的应用最为成熟。作为混凝土掺合料,其微珠形态可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减少水泥用量,同时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与耐久性;在水泥生产中,粉煤灰作为混合材可降低水泥熟料用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此外,粉煤灰还可用于生产粉煤灰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新型墙体材料,其质轻、保温、隔热的特性符合绿色建筑需求。
重庆万纳承揽的众多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如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建设)中,粉煤灰混凝土的应用已累计减少水泥用量超50万吨,降低碳排放约40万吨。农业领域的应用则体现了粉煤灰的“环境修复”功能。通过改性处理,粉煤灰可转化为土壤改良剂:其多孔结构能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减少作物吸收;同时,含有的钾、硅等元素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水性与透气性。在重庆部分酸性土壤区域,粉煤灰与有机肥复配使用后,土壤pH值从4.8提升至6.2,玉米产量增加12%。环保领域的应用更具创新性。利用粉煤灰的高比表面积与吸附性能,王强团队开发了针对重金属废水与工业废气的处理材料。
尽管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前景广阔,但王强在推动过程中仍面临多重挑战。首当其冲的是环保压力与市场波动:粉煤灰处理需稳定上下游合作(电厂货源与工地需求),但多数企业因周期性盈利波动不愿长期投入仓储等设施;同时,部分同业经营者为降低成本,以次充好,用低品质粉煤灰冒充高端产品,扰乱市场秩序,影响工程质量。王强的应对策略是“品质优先+深度合作”。公司投资建设标准化实验室,对每批粉煤灰进行严格检测(如细度、烧失量、活性指数),与央企电厂技术团队共同研究制定解决方案,满足产品质量需求,并建立质量追溯系统,杜绝以次充好。此外,公司还与下游工地合作,提供“技术指导+产品定制”服务。
另一大挑战是技术门槛与成本平衡。高端粉煤灰利用(如超细粉磨、化学改性)需投入大量资金与研发力量,而市场价格敏感度较高。为此,王强采取“分阶段推进”策略:初期以建材领域为主,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待市场认可后,再逐步拓展高值化产品(如分子筛、吸附材料)。目前,公司已与重庆某高校材料学院合作,开展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的研究,该材料可替代部分水泥用于3D打印建筑,市场潜力巨大。
王强的愿景不仅是将重庆万纳打造为粉煤灰综合利用的标杆企业,更希望推动整个行业向“循环经济”转型。为此,他提出了“技术创新+政策支持”的双轮驱动计划。在技术层面,公司计划未来加大投入,用于粉煤灰深加工技术的研发:包括超细粉磨设备升级、化学改性工艺优化,以及与人工智能结合的智能分选系统开发。在政策层面,王强积极呼吁政府出台更多支持措施:如对粉煤灰综合利用企业给予税收减免、补贴仓储设施建设,或将粉煤灰利用纳入绿色建材认证体系,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他表示:“粉煤灰的综合利用不仅是企业行为,更需要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的协同。只有让‘变废为宝’的企业获得合理回报,行业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被露天堆放的“废料”到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环保的“资源”,粉煤灰的蜕变之路,正是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缩影。王强与重庆万纳的实践证明:通过技术创新与全产业链整合,传统废弃物完全能转化为高价值产品,既解决环境问题,又创造经济效益。正如王强所言:“粉煤灰的价值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它。当科技赋予它新的生命,当政策为它开辟道路,当市场为它提供空间,‘工业废料’也能成为推动绿色发展的‘金色资源’。”
在这条变废为宝的道路上,重庆万纳正以实际行动,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书写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