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电话
《信用中国》20250808期2

发布时间:2025-08-22 16:14:14

《信用中国》20250808期2

智慧农业的开拓者‌

涂兴哲     昌吉盛林新材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640_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ebp.png

树立行业标杆,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充分展现腾飞的中国经济、崛起的民族品牌和向上的企业家精神。近日,“崛起的民族品牌”专题系列节目对话昌吉盛林新材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涂兴哲先生,探讨农业设备制造领域的创新发展之路。


在中国农业迈向智慧化的进程中,一群“隐形耕耘者”正以科技为笔,在广袤土地上书写变革篇章。昌吉盛林新材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涂兴哲,便是其中一位以创新破局的实践者。他带领团队深耕西北农业科技领域,用十年时间将企业从传统农业设备制造商,蜕变为全产业链智慧农业解决方案提供者,更以“智慧农业+节水生态”模式,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开辟出一条科技兴农的新路径。


破局:从痛点出发的创业原点

2011年,涂兴哲在昌吉播下创新的种子。彼时的新疆农业面临双重困境:干旱少雨的气候导致水资源极度匮乏,农业用水占比高达95%;传统灌溉设备技术滞后,农田毛管易堵塞、农田水肥利用率低的问题始终未能解决。作为长期接触农业一线的创业者,他敏锐捕捉到核心痛点——新疆水质差、杂质多,传统过滤器难以适应复杂环境,导致灌溉效率低下,农户成本居高不下。


“农业的痛点就是创新的起点。”带着这样的信念,涂兴哲带领团队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历时三年研发出第一代过滤器产品。这款设备以独特的反冲洗结构和耐腐蚀材料,有效解决了毛管堵塞难题,过滤精度提升30%,使用寿命延长至传统产品的两倍。产品一经推出便引爆市场,农户口口相传。初期的成功并未让涂兴哲止步,他深知单一设备无法根本改变农业高耗水、低效率的困局。2015年,企业战略升级为“智慧农业+节水生态”模式,从单一制造商转型为全产业链解决方案提供者。这一转型不仅需要技术突破,更考验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


创新:专利筑就的技术护城河

公司十年如一日的研发投入,拥有18项专利(含4项发明专利),覆盖节水设备、水肥一体化、污水处理及数字农业四大板块。公司组建15人专业研发团队,与新疆农业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每年将营收的15%投入技术创新。技术突破首先体现在节水设备迭代升级上,从初代过滤器到智能施肥机,盛林新材料的产品谱系覆盖十大类、五六十种型号。最新研发的“盛林智控”系列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操控,农户用手机即可调节灌溉量、监测土壤湿度,水肥利用率提升40%。


技术突破的第二个维度是数字农业生态构建。盛林新材料自主研发的农业大数据平台整合气象数据、土壤墒情、作物生长模型,为农户提供“一键式”种植方案。平台接入新疆30万亩高标准农田,通过AI算法预测病虫害风险,准确率达82%。针对农业面源污染,盛林新材料还开发出“灌溉-回用”闭环系统,这一模式被纳入新疆“十四五”生态农业试点项目。


开拓:市场需求驱动的商业版图

市场需求始终是检验创新的唯一标准。涂兴哲的商业逻辑清晰而务实:“先解决农户的刚需,再培育未来的市场。”初代过滤器因耐用性强、维护成本低,迅速占据新疆70%的市场份额。涂兴哲投资建设智能化生产基地,引入机器人焊接等先进工艺,年产能从5万台提升至20万台,交付周期缩短60%。随着新疆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盛林新材料推出支持人机对话的智能过滤器,这款设备可接入农业物联网平台,农户通过语音指令即可调节灌溉参数,老人也能轻松操作。


涂兴哲的眼光早已越过天山。2023年,盛林新材料建立海外首个技术服务中心,针对当地盐碱地特性改良过滤器结构。企业计划未来三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智慧农业系统,覆盖2亿亩可耕地。在团队建设方面,"创新引领、团队共赢"的企业文化渗透每个环节。


未来:从西北到全球的农业变革

站在新的起点,涂兴哲的蓝图更加清晰:研发纳米级过滤材料,将水肥一体化精度提升至0.1毫米;建设农业碳足迹追踪系统,助力“双碳”目标;在国外建立组装基地,推动中国智慧农业标准“走出去”。


从西北戈壁到中亚草原,从过滤器到数字平台,涂兴哲正以创新者的姿态,书写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新篇章。


栏目
合作
官方
微信
来电
咨询
010-89633077
在线
报名
立即
分享
栏目
报名
节目征选中,填写联系方式报名
电话咨询
010-89633077
全国服务热线